本案例所使用的素材来源于过往参与的攻防对抗比赛及众测项目,选取比较有意思的案例分享,旨在拓展外网打点的思路与技巧。文中涉及的图片及相关信息均已进行了脱敏与处理,如有与实际场景存在相似或雷同之处,纯属巧合!
在Java Web生态中,org.json是一个轻量级的json构造和解析工具包,其提供了简洁的API进行相关JSON的反序列化操作。浅谈其解析过程与参数走私案例。
本文记录了一次Android 恶意软件逆向及Frida动态分析的实战过程,包括脱壳、恶意软件代码逆向分析、frida破解加密、绕过frida检测等技术细节,详细分析了Android 恶意软件的攻击链路。
Risen 勒索软件是一种加密型恶意软件,它侵入受害者系统后,会加密并重命名文件(通常在原扩展名后添加电子邮件地址与用户 ID,如 “.Default@firemail.de].E86EQNTPTT”),同时在桌面和登录前屏幕显示勒索信息,然后留下两个勒索信文件(“Risen_Note.txt” 和 “Risen_Guide.hta”),要求受害者联系攻击者(通过提供的邮箱地址)并在三天内合作,否则威胁泄露或出售网络中的数据。
之前我们看到了用HTML进行dom clobbering攻击,那么这次,我们来利用CSS进行Inject吧!
先叠个甲,这类的混淆我在网站见过很多次,这次单独研究这个混淆主要是HVV时候没空写,这次先解决给下次未雨绸缪。 虽然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随着浏览器安全策略和防护手段的不断更新,XSS 的绕过技术也在持续演化。本文系统梳理了常见的 XSS 绕过思路,重点介绍了 内容安全策略(CSP)的绕过方法、混合 XSS(mXSS)的成因与利用,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其背后的实现原理。通过从机制层面理解这些绕过方式,读者不仅能够更清晰地认识 Web 安全防护的局限性,还能在攻防对抗中掌握更有效的思路。
感觉整个渗透过程特别有意思,从扫描到 heapdump 泄露,到得敏感信息的泄露,再到观察请求包,思考参数表达的意思,为什么是这样的,从而发现隐藏的表达式注入点,到 getshell
本文将介绍Windows系统调用在免杀对抗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各个免杀的系统调用项目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通过本文的学习能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Windows系统调用的过程并了解运用系统调用去规避AV/EDR的检测的一些技巧。
人工智能系统的安全范式正从外部防御转向保障其内在的认知完整性。攻击通过污染训练数据、在微调阶段植入后门、利用供应链漏洞以及在推理时注入恶意上下文,旨在从根本上破坏模型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想不到什么好标题